拾起世间散落的真实—京极堂系列小说阅读指南

人心的洗涤和心魔的污秽——所谓妖怪

在另一部以妖怪为主题的作品《怪~化猫》 中,每次帅气的卖药郎斩妖之前都必须知道妖怪的形、真、理才能拔出退魔之剑。这与京极夏彦对于妖怪的理解非常相似。妖怪究竟是何物?妖怪怎样产生?又该如何退治?京极夏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
因为有形,妖怪得以具象化,也才得以传承。京极堂天天捧在手上的《百鬼夜行》图集正是记录妖怪形与名的历史资料。在《狂骨》中,作者有过这样的阐述:“妖怪的出场往往伴随着神话和传说,这并不是单纯的创作,不能依字面上的解释接受,一定是为了反映什么而创作的。那不一定是历史上的事实,是某种象征、寓意,或是政治性的诡辩。”妖怪的形,正是这些“象征、寓意”的实体化。人类总需要记录一些事、一些情感、一些主张,而承载这些东西则需要一个容器,造型也要能反映其特质。所以,恋人的不忠,变成了四处勾引男人的雪女;丧子之痛,化作了到处捡别人孩子的产女;含冤而死,塑造了天一黑就数盘子的阿菊……
但形与名只是浮面上的东西,正像各位在网络上的马甲,与你的本尊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就妖怪而言,其本尊是潜于浮面下的真与理。
在《怪~化猫》中,真与理的解释是“事件的真相”和“当事人真实的想法”。乍一听觉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捉妖,跟人的想法和事情真相有啥关系啊?其实大有关系。所谓妖者,人心所化也。人心这种东西,塞满了热烈、渴望、贪婪、堕落等等各种欲求。但是我们往往无法同他人诉说,甚至有的时候连自己都看不清道不明。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欲求不断膨胀、扭曲,之后经过行为的粉饰浮上水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绝不是流水线一般的生产,而更像是复杂的化学反应——糅合了诸多文化、政治、哲学辩、自然界等多方面的元素,甚至还包含主观的神秘体验。当它具有“值得流传的价值”或“必须被世人所知的理由”时,就会穿上马甲,粉末登场。因此妖怪的存在往往起到了警世的作用,当然也不仅限于此,从复杂的理念传播到简单的情感陈述,妖怪都是一名表现不俗的代言人。
由此可见,妖怪的核心是人心,那么驱除妖怪也就是净化心灵、澄清情感的过程。这其中最难的工序,恐怕就是一层层剥离包裹在外的诸多元素了。但这些剥下来的东西并不是毫无价值,相反这正是妖怪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层剥去“壳”里包含着前人的艺术构思、哲理、智慧以及大量的人文自然信息,说是一座文化宝库也不为过。这也正是京极堂系列在众多推理小说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实力和本钱。

科学软肋和认知回归——所谓推理

推理小说,应该说是个不折不扣的西方产物。他的出现是基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当时强调的理性和人权进入了推理小说,强化逻辑思维重要性的同时,也使“侦探”这一角色大放光彩。东方人想要涉足纯西式题材,并且突破西方立下的推理典范,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江户川乱步开始,直到现下大红大紫的东野圭吾。东方的推理小说虽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最核心的理性和科学却没有被撼动过。
而京极夏彦,则选择了一种近乎是挑衅的形式,对脆弱的“科学”发出挑战。
当然,读过京极堂系列以后我们会发现作者并没有摒弃理性与科学,他的故事中并不存在怪力乱神的超自然现象。西方思维将“科学”视为唯一的信仰,不允许其他价值观的存在。想要挑战这样一种定式,就必须找到“科学”的软肋。
一般推理小说中的侦探对于谜题的处理总是一一实地探查,寻找线索,顺藤摸瓜,在删除各种不可能之后得到最后唯一的可能。但京极堂并不是这样做,对他来说,收集线索不如追溯妖怪本体重要。他总是先验性理解谜团的核心,再通过对情报的收集和整理做一些调整和修正之后得出最终结论。这似乎和一般侦探的思路完全相反,但京极堂面对的敌人是幽微的人心——一个“科学”无法涉足的领域。
京极堂的任务并不止步于澄清事实真相,他更多时候做的事其实是在解除人们身上的附身物。在解决事件的同时,消除人们心中的困惑,让认知回到正常,让生活回归正规。这一“除魅”的过程也同时在读者身上进行,所以在读罢一篇故事,合起书本之时,往往也会觉得自己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

京极堂之于ACG的延伸和影响

京极堂

• 融合CLAMP人设风格的TVA《魍魉之匣》

京极堂系列的大部分作品其实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已经上市,但是被国内的读者所熟知却是在08年以后。客观地说,对于京极夏彦的推广,TV版动画《魍魉之匣》功不可没。许多读者都是在看了动画之后才去寻觅原著小说。这部由中村亮介执导,采用CLAMP人设的14集动画于2008年秋季番诸如《高达OO》、《魔法禁书目录》、《CLANNAD ~AFTER STORY~》等人气作品的夹缝中默默登场。虽然表现一般,并没有让广大观众叫好叫座,但是作为一扇窗口,其价值还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部改编自优秀小说的动画,观众最关心的还是能否展现原作的神韵。在这方面动画表现得中规中矩,基本再现了原著中的故事风格。虽说在表现京极堂讲古炫学这类场景的手法上有些过于直接和生硬,让人有点想打瞌睡,但还是能准确地传达原作者的思想。
这部动画最成功之处可能要数CLAMP的人设了。相信所有看过动画的人都会被其中的人物形象“毒害”至深,就连先前看过小说原著,再看动画的同志们都纷纷抱怨:京极堂一干人等在脑海中的形象,都被动画人设“玷污”了。肺痨病人似的京极堂,四方脸的木场,帅气美型的榎木津,长得像猴子的关口……特点拿捏得非常准确,也难怪如此深入人心。
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动画中为久保竣公献声的古谷彻大叔,您怎么一万年都是那个腔调啊,您一说话阿姆罗和星矢就在我脑子里乱飞啊有木有。而久保竣公在剧中又是那么哔~哔~的角色,这让人情何以堪……

• 杉菜水姬和他美轮美奂的《壳之少女》

这里还有一部不得不说的作品,那就是主要改编自《魍魉之匣》的推理岛国片G游戏《壳之少女》。笔者在接触本作前并未知道《壳之少女》的风格。不过游戏开始没多久,朽木冬子和透子同学月光下暧昧的谈话就让我陷入困惑:这奇怪的既视感是怎么回事?之后出现了“黑圣母的诅咒”、少女卖春集团,这不是《络新妇之理》的剧情么?直到冬子同学被大卡车卷于轮下我才确信了,这就是个京极堂系列的改编大杂烩啊!
这么说《壳女》的粉丝们可能会不高兴。确实,《壳女》借用了一些京极堂系列的创意和元素,但推理方面却还是坚持西式风格,也没有妖怪作祟,故事的发展与结局大多也是原创。所以并没有被贬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山寨作品。
《壳女》中的许多人物都可以在京极堂系列里找到原型,不过我认为对于朽木冬子(对应《魍魉》中的柚木加菜子)的塑造要高于原著。相对于一开篇就差点领便当半死不活的柚木加菜子而言,冬子的出场时间要多得多,这也就为人物特点的刻画、性格的丰满提供了空间。声优出色的表现,加上游戏精良的立绘都为冬子这个人物加分不少,用“惊为天人”来形容她再合适不过。总的来说的确是值得一玩的一款游戏,无论是推理爱好者还是美少女岛国片G爱好者都不应错过。

出题、设障、暗示——“仪式感”的中心思想满足

京极堂系列的故事总是给人一种“余味很糟”的感受。这种感受其实与一个人情感的丰富程度是成正比的。如果那些美丽坚强的女主角在你面前被命运虐得死去活来你都无动于衷,那只能说二次元或者文学艺术对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当然我相信这样的读者很少,因为京极夏彦是研究妖怪既研究人心的专家,他总是能触动人心中那些最纤细的部分,让你“余味很糟”却又欲罢不能。
京极夏彦用来攻心的主要武器,笔者认为是一种叫做“仪式感”的东西。那什么是仪式感呢?
请设想下面这样一个场景:你工作学习一天了,回到家洗了个热水澡,用透亮的高脚杯给自己倒了一杯红酒,调暗房间的灯光,再放一曲原版的《Fly me to the moon》,一边欣赏窗外城市的灯火,一边自饮自酌。相信大多数人的确能乐在其中,舒缓心情。但是,如果做一点小小的改变,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把高脚玻璃杯换成刷牙用的搪瓷口缸,把背景音乐换成“中国大陆第一天团”的《最炫XX风》。相信这种文艺青年到二逼青年的转变,简直是个“井”字——横竖都是二。
简单的物品和音乐的改变,但同样也是喝酒这么个事情,你的主观体验却有天壤之别。这就是仪式感在作祟。仪式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一件事、一个任务、一些行为的认同度和主观感受。而仪式感的形成有赖于一场正确、完整的仪式,任何微小的偏颇都有可能导致仪式失败,从而降低了仪式感带来的效果。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中秋越来越不像中秋。节日其实就是一场仪式,传统中的春节有着非常繁琐的习俗:做年夜饭、放爆竹、包红包、吃福橘、走亲串门等等,这些都是“春节”这场仪式的构成元素。这些元素缺失得越多,仪式的完成度就越低,我们也就越感觉不到“年味”。餐馆定席、银行转账、短讯拜年……这些看似进步方便的现代化手段其实是在破坏“春节”仪式。当然这也是现代人忙碌生活所致,既然如此就请不要抱怨:“过年没意思!”
那么是不是只要完美地履行仪式的要求和规定就能提高仪式感呢?当然不是。
如果不能理解一场仪式大部分规程背后隐含的意义,那这场仪式也是失败的。就像中秋节时,让一个不知道嫦娥后羿故事的外国人陪着你站在瑟瑟秋风中赏月,他可能会觉得十分蛋疼一样。此时仪式就沦落成了“形式”,仪式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京极夏彦就是靠构建书里书外的大小仪式来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
故事中,京极堂在驱魔前总是要做许多准备:着装打扮,驱魔地点,参加人物,物品道具等等都要严格规定。有时候有人迟到没来,或是物品没有即时送达,京极堂都绝不开口。而驱魔过程中说哪些话,做哪些动作,也都必须遵循严格的顺序。性格急躁的木场总是受不了京极堂看似与事件毫无联系的长篇大论,常催他讲重点,京极堂也总是回应:我讲的都是重点。这看似有些偏执的方式其实是仪式达到最佳效果的保障。事实也证明按照京极堂的步调才能干净彻底地祛除附在众人心里的妖怪。
故事外,京极夏彦也在为读者准备着一场仪式。事件发展过程中诸多吊书袋、讲道理的内容其实就是在向读者传播仪式的深意。在有了相关背景知识的前提下,京极夏彦再引导读者一步一步完成仪式的规程。
这场局外仪式大概是这样一个模式:出题、设障、暗示这样三个基本过程循环数次,让读者持续思考却又不至陷入绝望。就好像走在一条漆黑的山道,只有点点星光供你参照,提示方向。等到这种探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京极夏彦就会让“太阳”缓缓升起,黑暗散去,真相大白,仪式宣告结束。此时回首审视整个过程,你会发现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思想朝圣之旅,会有一种在混沌中探求到光明的成就感。同时那些旅途中得到的附属物—文化与艺术,也在仪式的放大之下深深刻入读者的脑海。
古人有泰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京极堂系列也许对于笔者来说,就像是推理小说中的泰山。笔者也阅读过其他推理名家的大作,从推理的角度来看,那些的确是无可非议的良品。但是却丝毫没有阅读京极堂系列时的满足感,仔细想来,这就是仪式感的功劳。

良种传播和糟粕乱泼,结语之余的反思

在欣赏京极夏彦精湛绝伦的文字表演之余,笔者也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我对于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的相关历史,是从一个日本作家的书里获得的?为什么我们的本土文化不被自己人强烈认同?当然,注意到这个问题的人不只我一个,很多前辈也在为中华文化的遗失和没落痛心疾首,这和文化事业的推广与宣传方式有很大关系。
我们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的国家,国民对于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也具有较高的认同度。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我们还是看到了诸如《战国 BASARA》这类作品的出现。姑且不去评价这些作品的优劣,但这种冒着被冠以“亵渎先灵”的骂名也要用全新手法展现历史的气魄,还是值得钦佩。当然这里面也不排除一些商业性的考量,但是如果能在赚钱的同时让宅男腐女们多了解一些织田信长或是武田信玄的故事,何乐不为呢?哪怕这些故事的描述并不准确,但这也是一扇窗口,那些感兴趣的人自然会去查阅资料,了解真相。
当然像《战国BASARA》这样的案例是不会发生在中国大陆的,但我们也有尺度较为柔和的创新。《明朝那些事》的热卖和桌游《三国杀》的盛行就是最好的例证。但这可怜的一两个榜样和我们沉淀数千年的庞大文化宝库比起来,怎么看都有些单薄。
造成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手握文化精髓的学者专家总是把宝藏束之高阁,他们认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化是一种冒渎。但是愿意听您老人家照本宣科讲学的又能有几个人?二是因为各种以盈利为目的,对文化传承缺乏认识和责任感的山寨创作者。 《诛仙》火了,各种玄幻小说四起;《狼图腾》热了,满地“动物精神”乱爬……这种跟风造成的最严重后果就是晃花了受众的眼睛。大量相似题材的作品良莠不齐,兴许一些质量较好,营养较高的佳作也会被埋没其中,不见天日。这种为追求利益而漠视文化影响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太多声讨和质疑。发展到现在开个网页都会弹出有强烈性暗示的“修仙”戏广告,这种节操掉一地的行为自然会激起广大群众的厌恶。最终的结局就是一看到“修仙”这字眼就皱眉,李耳先师要是泉下有知怕都会被气得呕出几十两血。
上有良种难播,下有糟粕乱泼。如此青黄不接的局面,在叹息之余我们也要提醒自己有义务继承并发扬中华文化,在快餐文化和糟粕文化肆虐的当下hold住一些精华。似乎扯得有点远了,想必是染上了京极堂老是说个不停的“臭毛病”。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似乎也并不能全面地展现京极堂系列的魅力。跟多的惊喜还要等各位自己去书中探索。
我只希望我这篇像是观后感的阅读指南能提起各位的一点兴趣,能在看完电影动画之余,泡一杯清茶,伏在台灯下静静地看上几页,享受一下京极夏彦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妖冶世界,那笔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和邪社官方Telegram通知群:https://t.me/hexieshe_cn

和邪社官方Telegram粉丝群:https://t.me/hexieshe_chat

31 条回复 A 作者 M 管理员
  1. 很喜欢京极堂系列,每本都看过好几遍,虽然一般开头比较枯燥,但是后半部分京极堂的推理阶段往往让人欲罢不能……

  2. !!!!!最爱的系列不解释!!!
    神一般的解密什么的大好き!!

  3. 内牛满面。。我最爱的系列!!
    魍魉的动画我看了好几遍啊,不枯燥啊!!

  4. 魍魉之匣下完了但是一直没看
    看完这篇决定开坑

    • 看完了,没有想象的那么精彩

  5. 姑获鸟太坑了,吐槽不能

  6. 读起来比较痛苦,读完还是不会后悔的

  7. 说得太好了!!!

  8. 读的时候的确很痛苦,信息量太大了
    我通常会抽出一整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

  9. 昨天刚推完《壳之少女》今天就看到这篇了。
    话说Innocent Grey的另一部名作《恋狱月狂病》似乎也是参考京极堂的《姑获鸟之夏》

    看到要去补小说了

  10. 作为工科出身,心中的推理作家以森博嗣第一,京极夏彦第二,多年没有变过。本文对京极堂系列的介绍非常好,向作者表示感谢。
    我无限推崇京极把民俗溶于推理的创举,但是我不能赞成文中“找到‘科学’的软肋”“‘科学’无法涉足的领域”。
    的说法。京极堂的驱魔或者说心理分析,说到底是基于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长年经验积累得来,如果没有这个级别的基础,那就与早期的精神分析一样,趋于主观解释而更像伪科学。对于意识的分析和解释,唯一科学的出路是还原到分子和电传递的水平,从理论到方法,否则永远是围着大象进行摸索。
    我私以为,京极堂系列对科学的描述和对驱魔的描述应当分开考虑,前者还可归于本格推理,而后者就像是现代民俗小说了。京极堂的高明之处在于两方面融合而毫无违和感。

    • 无违和感,说得好!

  11. 魍魉之匣第一话我还一直保存着,百合控必看啊。

  12. 姑惑鸟的密室太坑爹了 我最喜欢的是铁鼠 京极也喜欢卖弄炫学 嘛 比起小栗虫太郎是好多了

  13. 基本就是看岛田和东野,都没看得完。。。京极的话有时间再看吧

  14. \笨蛋侦探榎目津大好/ 碎嘴书商每次出现读起来都特别痛苦
    推荐络新妇和魍魉之匣 铁鼠关于禅宗的部分比较晦涩

  15. 其实看完第一本就感受到了,到了第二本确定了。其实之前京极堂的讲解是在“洗脑”,在改造我们的三观,这样才可以完全理解结局,而且觉得其具有合理性。
    因此,到了后来,一旦京极堂开始长篇大论,我就乐呵呵的说去颠覆三观去了╮(╯▽╰)╭

  16. 这世上没有不可思议之事,只存在可能存在之物,只发生可能发生之事

  17. 本文成功燃起了我对京极小说的兴趣

  18. 狂骨之梦努力了三遍,还是没看完,太晕了。所以直接跳过了,这个寒假继续挑战!

    • 狂骨之梦我倒意外地看得比较轻松。。。

  19. 京极夏彦!最爱最爱最爱!见此文简直内牛满面啊 T^T

  20. 京极夏彦吗,在学校图书馆无数次看到这个名字,但就是一直没勇气借他的书来读,总是给自己找理由,花这么多时间读这本(没什么意义的)书,还不如干XX,学XX,读XX。
    自己问题

  21. 如果你不想了解佛教历史,那就别看《铁鼠之栏》了;如果你想了解佛教历史,那还是找本专业书看吧……

  22. 只希望世纪文景赶快把后两本出完,另外有巷说版权的出版社速速填坑!

  23. 本文读着不错,对于不看类似题材和推理小说的个人来讲比较有启发。(好吧,说穿了,我就不就不太爱读小说。)
    不过,对比以前看到的动漫题材,个人还是有所感触。除了作者对故事的介绍,作者关于一写文化名词及其衍生的意义说的不错。

  24. 目前最爱的作家没有之一!!
    书痴京极堂萌死了!!(喂

  25. 终于看到大神原面目了

    多数不错,不过最近读完《涂佛之宴》感觉被坑了。。。

  26. 小畑健画了姑获鸟封面!至今还是最喜欢姑获鸟这一作,虽然是能一句话解释的雷人密室……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恩整体气氛是最适应的

  27. 漏掉了在国内最早传播的《巷说百物语》了,这部2003年就上映的动画,比书更早进去国内的。

  28. J姐写的好啊!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欢迎您 {{author}},您在本站有{{commentsCount}}条评论